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未名国际法与人权论坛”第五期“自治、法治或政治:国际工商业与人权规则的理论嬗变及其影响”成功举办

时间:2023-12-02 来源: 作者:



20231126日,由北京大学人权与人道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共同主办,由北大法宝学堂提供支持的第期“未名国际法与人权论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自治、法治与政治:国际工商业与人权规则的理论嬗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廖雪霞主持会议,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研究梁晓晖担任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赖华夏、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阎天担任与谈人。

会上,廖雪霞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嘉宾,并向与会专家表示欢迎,随后邀请梁晓晖研究员正式讲座。

梁晓晖研究员发言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研究员梁晓晖在导论中以清晰明确的国家“工商业与人权国家行动计划”和企业“人权政策”数据引入讲座的主题,阐述了面对人权,政府、企业与个人相互影响的三方关系结构的互动模式至关重要,接着通过诸多案例生动展示了在国际供应链中这组互动关系所引致的企业人权影响的复杂性在讲座正文部分,梁晓晖研究员首先对工商业与人权议题在国际国内发展状况进行了讨论,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工商业中人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出于社会压力、国家立法推进、维护企业声誉等原因,国际社会对工商业中的人权影响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国际供应链这一重要的国际商业合作基础设施的不公平与不稳定性等因素,人权受工商业损害的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重程度。接下来,梁晓晖研究员着重介绍了联合国层面的工商业与人权进程,详细阐述了工商业如何影响人权从国家管辖的内部事项变成各国关注的国际事项,并对国际与国内、公共与私营等领域(自治、法治和政治)的相关规范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梁晓晖研究员简要介绍了企业人权责任国际公共治理的供给侧改革与工商业与人权国际议程对中国的影响,指出仍有许多涉及中国工商业与人权的重要问题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研究。

廖雪霞老师主持

廖雪霞老师对梁晓晖研究员的讲座表示了感谢,并总结了梁晓晖研究员所讲的有关工商业人权三种立法模式,指出了这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面临的困境,认为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法逻辑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逻辑不匹配的问题,并主持开展了后续的讨论。

李滨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滨表示非常高兴参与这次讲座,与诸位同仁进行交流。李滨教授从国际法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于工商业与人权的见解,李滨教授首先肯定了梁晓晖研究员所提出的渊源的产生这个国际法意义上的重要问题。认为梁晓晖教授所提出的政府缺位、企业自治而导致规范形成是一种理解进路,但从法社科的视角来看,自治规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工商业与人权的规范的形成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此外,李滨教授还关注了国际社会对跨国公司的治理问题,指出如何评价市场化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促成当下国际规范的形成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李滨教授强调工商业与人权规范的形成也启发着国际法学者开发新的思维范式,应当用变动的视角、形式的视角等多种视角去探寻条约法之外自治规则形成的规律。同时,李滨教授还指出国际法形成过程中文化冲突、南北对立的困难始终存在,国际法作为一种妥协的艺术,在工商业与人权的问题上,如何弥合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弥合预防性和救济性的差距正是国际法探索和创新的方向。最后,面对梁晓晖研究员提出的中国如何应对工商业与人权挑战,李滨教授认为要对未来抱有信心,应当采取积极的行动积极制定人权尽责立法,推动国际法的变革

 

赖华夏助理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赖华夏对讲座内容表达了高度的认可。赖华夏助理教授将国际投资法与讲座内容联系起来,首先回顾了投资者起诉主权国家的传统投资仲裁模式,指出这种模式因赋予投资者过大权力却未规定其义务而被视为一种失衡的模式。进一步追溯了这种模式的发展历史,指出这种模式建立在国家本身法律体制不健全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假设之上,该模式在九十年代发展很快,但在近十年出现了“失衡”的问题,人权问题与此也紧密相连在投资者大规模侵犯人权的情况出现时,现有的投资机制同样无法对此进行规制,需要寻求如条约解释等新的解决方式,而这解决方式与梁晓晖研究员谈到的三种模式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其次,赖华夏助理教授分析了联合国国际法贸易委员会谈判进程中的文件在其中并没有出现很多与“人权”相关的词句。赖华夏助理教授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秘书处在多边谈判启动之初,就已明确了谈判只涉及程序问题不涉及实体问题的要求,这使发展中国家无法满足而是希望突破这些程序把人权等实体性问题纳入机制,这种情况表明应当在不同场合背景下去考察工商业人权制定。最后,赖华夏教授指出当下国际上人权立法速度放缓的趋势,对于我国而言,应当注意国际法上相关的立法动态,同时也需要在国内法上进一步体现自身的意志,努力将人权问题重新放回投资机制之下,为我国企业争取更大优势

阎天长聘副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阎天对人权中心、白桂梅教授、廖雪霞老师的邀请表达了感谢。阎天长聘副教授认为梁晓晖研究员在工商业与人权的问题上的见解深刻,是该领域国内的知名专家。阎天副教授回忆了梁晓晖研究员与北京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的缘分,对梁晓晖研究员开设的人权课程表示了大力支持。阎天副教授指出梁晓晖研究员课程面向真实世界,有益于培养法学院学生的批判思维,同时阐述了法律与政治的关系这一经典命题,认为法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法律的影响和法律的移植都离不开政治。其次,阎天副教授认为法律与道德密切相关,但不能认为通过道德就可以做出一切的法律判断,通过法律就可以解决一切的道德问题,因此要避免用形而上的方法从道德上论证工商业和人权存在关联。从现实上看,工商业的发展与利益紧密相关,在各方利益斗争中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权发展的效果。最后,阎天长聘副教授认为真实的法律是不同的行动者基于不同的策略进行博弈的过程,需要理解不同外部力量对于现代的跨国公司对话的过程。

会议现场

会议的最后,廖雪霞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老师同学表示感谢。第五期“未名国际法与人权论坛”至此圆满落下帷幕。

  

 

文/赵田恬

 

分享到:0
标签:
-->
延伸阅读Related Articles
推荐阅读
相关栏目
最新公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