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权新闻»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同婚合法后 ,法国女同志有望在2020年适用人工生殖

时间:2019-12-06 来源: 作者:

 

2013年法国庆祝着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在几十年的努力下,同性伴侣已能在法国享有和异性伴侣同等的权利以及义务,包括具备收养权和离婚权。法国现在将其焦点转向讨论单身女性及女同志适用人工医学生殖的权利。

 

我们专访巴黎市议员暨同志人权律师卡罗琳.马恺蕊(Caroline Mécary),20年前她上法庭为同志打官司,那时的法国还是个她形容:「法官看到同志站在法庭上就感到恶心」的年代;她怎么在这些年间持续推动同志权益?法国接收到极右派怎样的压力?她们如何让社会理解要求?

 

今年9月28号是法国在LGBT权利上另一个指标性的进展,法国国民议会(法国的下议院)在经过80小时的辩论后,以55:17票初步通过《生物伦理法》修正草案,其中关键的修订是「将人工医学生殖对象扩至单身女性及女同志伴侣」,法国卫生部长希望在明年上半年草案能正式被立法通过。《生物伦理法》修正案是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2017年竞选时对选民许下的承诺,也成为他任期内积极推动却最具争议的社会改革。

 

以母亲、母亲代替「父母亲」,引起反对者抗议

 

此案若通过,法国除了不孕的异性夫妻之外,单身女性及女同志也可以使用人工生殖的方式拥有自己的小孩。目前草案中还包括:捐精受胎的孩子身分证上会以「母亲」、「母亲」代替父母亲,并规定孩子到18岁时,有权利知道生父是谁(即捐精者)。其中也规定法国健保体系将会支付所有43岁以下妇女接受人工受孕的费用。

 

但这个法案也引来反对的声浪。法国反对党与恐同团体自反同婚失败后,如今将焦点移到这项法条上;20几个反同组织上街游行,举着「孩子无父亲」的牌子,反对单身女性和女性同志有和异性夫妻同等使用人工生殖的权利。反对党,也是极右派政党——国民联盟领袖雷朋(Marine Le Pen)更公开表示,女同志在身份证上显示「两个母亲」是谎言,要的话也要写「父亲不详」。

 

马恺蕊(Caroline Mécary)是法国执业律师及现任巴黎市议员,同时也是欧洲性倾向法律委员会的法国左派代表委员。马恺蕊自1996年以来,不间断地替LGBT族群争取权利,从处理恐同官司、同性伴侣收养问题到现在的人工生殖法适用同性伴侣的官司,她这24年来在法庭上每一场的胜败诉,如法国同志权利抗争史的缩影,每个案子都是敲门砖,挑战那座社会保守的高墙。

 

同志人工生殖,法国已讨论了15年

57岁的马恺蕊,削平短发、利落大方的亮红西装和花色内里衬衫,这是她不论出入法院还是议会,一贯的打扮风格,色彩的撞击如她生活的写照。马恺蕊亲和、带有领袖气质,法英夹杂地与我们聊着,比手又投足,没有任何律师或市议员的架子。

 

 

2001年,担任律师的马恺蕊成功取得法国法院第一个同意同性伴侣收养子女的判决;2006年她在法国最高法院,替同性伴侣在法国第一次成功争取以共同行使一方亲生子女的亲权;2008年,她更走向欧洲人权法院,担任一位单身女同志的辩护人,她以法国单身收养制度排除同性恋者违反欧洲人权公约进行辩护,并取得指标性的胜诉。今年马恺蕊在法国知名的《我知道什么》(Que sais-je)书系撰写了人工协助生殖技术与代孕的主题,更针对LGBT族群的人工生殖法和代孕进一步讨论。

 

面对法国社会对同性女性适用人工生殖法的大力反弹,她不以为意地说:「可能有许多人觉得扩大人工生殖法的适用是近来法国LGBT权利的焦点。但没有,法国已经在这个议题上奋斗了15年,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关注,很多是政治的因素,政治人物在平衡社会上正反不同的声音做出的决策。」

 

法国前任总统欧兰德(Francois Hollande)在2012年上任后力推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时也打算开放人工生殖给所有单身女性与女同志,然而当时有高达34万的保守势力走上街头反对。马恺蕊说:「前总统欧兰德考虑政治风险,决定先通过同性婚姻,暂时未开放同性女性适用人工生殖法,但即使当时没有通过,你已经可以看到足迹。」

 

「反对的势力当然是有,而且他们常被邀上电视啊、电台啊有的没的,让大家对法国有错觉就是人民转趋保守,右翼势力持续高涨。但没有真的如媒体上看到的那样,反而现在反同志的声浪比2013年淡了许多,民间的态度愈趋友善,现在有接近70%的民众对人工生殖适用所有女性表示支持。」马恺蕊分析着政治如何波动同志争取权利的轨迹。据报导,保守派今年因反对人工生殖适用所有女性发动的游行,也从2013年34万的反同婚游行到今年剩下7万多人,即便发起者对媒体声称的数字为60万。

 

马恺蕊认为,「没有一个做孩子的可以选择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所以出现在同性还是异性伴侣的家庭,孩子都要面对『不一样』的认同问题。保守势力说不能让孩子无父亲,说孩子会想念父亲。不,当孩子出生是被两位母亲扶养长大,他不会觉得想念或失去父亲。拥有过才会有失去。」马恺蕊强调大人不该试图用社会框架帮孩子理解「失去」。

 

单亲、双亲、同性伴侣:每个家,都独一无二

马恺蕊认为每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有必经的课题,那就是慢慢意识到「我是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是异性还是同性伴侣家庭、单亲还是双亲家庭、跨国籍还是同国籍家庭、佛教基督伊斯兰还是跨宗教家庭⋯⋯各种因素塑造每个家庭的独一,也有每个孩子独属于他要探索的路,健康地陪伴孩子探索与理解自己的一样与不一样,才是关键。

 

一位教授针对人工生殖和代孕提出问题,指出选择作为同性伴侣,已经是「事先」知道自己无法有小孩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硬要透过人工生殖、甚至是代孕来产下小孩,那可能涉及侵犯他人人权的问题。

 

对此,马恺蕊认为,人工生殖技术不是给不孕者的完美治疗解方,也不是同性伴侣唯一有孩子的解法。但基于平等原则,若是部分国家的异性夫妻已经有这样的权利,那问题就是为何其他伴侣被排除在外?

 

对马恺蕊来说,争取平权的路上是持续且长期的奋斗,20几年为LGBT族群权利奋战,她在法院和议会里写下诸多成功的第一例,但败诉的案例更无法胜数,尤其在21世纪初,那个她称「法官看到同志站在法庭上就感到恶心」的时代。但在她身上看到的是,我们不需要为短暂的失败过分气馁,也无需为阶段性的成功过分庆祝——因为每个行动都是足迹。

 

在欧洲其它国家包括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爱尔兰、比利时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国家,也已经对所有女性提供人工生殖的医疗援助。「女同志和单身女性适用人工生殖,没有意外明年春天就会在法国合法化,」马恺蕊没有犹疑地说。

 

分享到:0
标签:
-->
延伸阅读Related Articles
推荐阅读
相关栏目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专题新闻
继续阅读

俄共领导人:美立法干涉他国内政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