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权新闻»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抗激进主义却着眼公务员言论和面纱 印度尼西亚政府挨批

时间:2020-01-31 来源: 作者:

 

 

印度尼西亚政府近来打击激进伊斯兰主义的作法引起争议。让民众举报有激进思想公务员的新制度被批评是威权统治复辟。原本要禁止女性在政府机关内戴面纱的政策因外界质疑喊卡。

 

印度尼西亚强权总统苏哈托(Suharto)1998年垮台后,政治风气渐开,从中东传进的激进伊斯兰力量也逐渐生根。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威(Joko Widodo)去年10月展开第2任期,他任命退休军事将领法鲁尔(Fachrul Razi)担任宗教部长、警察总长狄托(Tito Karnavian)担任内政部长,被认为主要是为打击激进主义的安排。

 

佐科威新政府提出对抗激进主义的几项措施却引发极大争议,尤其是由法鲁尔、狄托及其他10个部会首长去年11月共同发布、建立起举报公务员制度的行政命令。

 

这项命令禁止公务员在社群网站发表反对印度尼西亚建国5原则(Pancasila)、印度尼西亚国家格言「存异求同」(Bhinneka Tunggal Ika)以及宪法和政府的「仇恨言论」,也不准公务员分享这类言论,或者按赞。民众可利用举报网站检举,经查确有其事,公务员会受惩处。

 

伊斯兰学者乌利(Ulil Abshar Abdalla)近期接受记者访问时指出,政府要处理公务员有激进主义思想的问题,这个立意是对的,但建立这样的举报制度却是有问题的,可能会被滥用,变成报复私人恩怨的工具,「这让我想到非民主国家的威权主义」。

 

印度尼西亚国家科学院(LIPI)不愿意具名的公务员告诉雅加达邮报(Japarta Post),身为研究员,常常会对政府的政策有不同看法,「这项命令关起可以批评政府的大门」。

 

报导也引述印度尼西亚智库、法律及人权基金会(Lokataru)执行长哈里斯(Haris Azhar)的说法指出,这个制度「让人隐约觉得像是回到1965年苏哈托专政时清算共产党员」的时代,可能会导致任意对别人贴标签、任意指控莫须有罪名的现象。

 

此外,法鲁尔上任后不久曾表示,为了安全起见,将研议禁止戴面纱(niqab)的女性进入政府机构,会做这个考虑主要是因为不久前才发生当时担任政治、法律与安全事务统筹部部长的威兰多(Wiranto)在公开场合遭激进分子刺伤,政府并不反对女性戴面纱。

 

这个构想立即遭到外界强烈质疑,法鲁尔也随即否认他曾说过要评估可行性。他并解释,会提出这个想法,主要是要传达戴面纱与否并不代表在宗教上是否虔诚,外界常误解穆斯林女性必须戴面纱,但这其实是源自于沙特阿拉伯及中东地区的特定宗教组织。

 

乌利对记者指出,法鲁尔提出这个构想是「错误的」,想要禁止女性戴面纱,背后隐含的假设是,戴面纱代表这个人与激进主义、恐怖主义是有关联的,「但这是不正确的,并不是所有戴面纱的女性都是激进主义者或恐怖分子」。

 

乌利指出,印度尼西亚政府处理激进主义的做法没有逻辑,让人感到「混乱」,一方面对于戴面纱女性采取强硬的立场,一方面又同意让强硬派伊斯兰团体「伊斯兰防卫者阵线」(Islamic Defenders Front,FPI)更新去年6月到期的人民团体许可证。

 

他也在脸书贴文表示,比起女性是否戴面纱,是否给予伊斯兰防卫者阵线延长人民团体许可证是更严肃、重要的议题,「为何(法鲁尔)一方面强硬,一方面又软弱?」如果拿禁止公务员对社群网站特定内容按赞来比,「难道这些行为会比伊斯兰防卫者阵线危险」?

 

他说,印度尼西亚政府对这些议题的处理缺乏逻辑,说明政府不知道如何处理激进主义。

 

伊斯兰防卫者阵线是在2016年至2017年发起扳倒雅加达省长钟万学运动的主要团体之一,这些同组「212运动」联盟的团体指控华裔、且是基督徒的钟万学亵渎可兰经,钟万学因此连任失败,也因宗教亵渎罪入狱。

 

伊斯兰防卫者阵线与「212运动」联盟去年12月也因不满印度尼西亚大学讲师艾德(Ade Armando)等3人各自发表与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有关的言论,聚集印度尼西亚警察总部刑事警察局抗议,要求将他们以亵渎宗教为由逮捕。

 

印度尼西亚网友5月初在请愿平台发起联署,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不要再延长伊斯兰防卫者阵线的人民团体许可证。联署指出,伊斯兰防卫者阵线是暴力激进组织,同时也是强硬派伊斯兰团体印度尼西亚真主党(Hizbut Tahrir Indonesia,HTI)的支持者。联署约50万人响应。

分享到:0
标签:
-->
延伸阅读Related Articles
推荐阅读
相关栏目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专题新闻
继续阅读

欧盟要求缅甸起诉若开邦应对战争罪行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