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权新闻»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Zoom出售用户数据,引发大数据时代的人权拷问

时间:2020-04-07 来源: 作者:

文/陈根

近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升温,远程工作与线上教学的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基于云视频会议软件Zoom也被我们大家所熟悉,除了用户量暴涨之外,近期股价也大涨,单月涨幅已高达50%。但近日爆红的Zoom却在追求商业变现的道路上被曝出其将用户资料进行对外出售的情况。有外媒指出,Zoom 的 iOS App会将用户位置资讯与数据轨迹等发送给FaceBook,不论用户是否有FaceBook账号,个人使用信息都会被分享给FaceBook。

作为互联网新星的Zoom,可以说是目前全球疫情的最大受益企业,也是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从其股价走势上就可以看出,其股价的涨幅基本与疫情的严重性成正比。疫情越严重,其股价的涨幅就越大。在互联网上个人隐私一直饱受争议,韩国N号房的信息泄露而引发的大数据隐私与安全大讨论的情况下,Zoom却被曝出了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这不得不说是一件让用户担忧的事情。根据外媒的报道,用户在iOS系统中使用Zoom时,系统会自动向FaceBook的服务器发送个人资料以及使用相关的轨迹数据,这些信息中包括用户打开应用程序的时间、使用设备的信息、用户的使用地理位置等相关的用户个人隐私数据。

大数据商业化与用户隐私的伦理之争

其实这已经不是Zoom第一次被爆出系统安全漏洞,去年7月份的时候,Zoom就曾被相关人员爆出使用Mac的用户,在使用Zoom软件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系统漏洞,也就是说Zoom可以在未经用户许可与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开启用户的摄像头。为什么Zoom在自身基本业务因为疫情的原因意外强劲发展的情况下,还要将用户数据进行出售?这带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那就是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商业化与用户隐私之间的伦理边界到底在哪里?

不仅仅是Zoom,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网络购物,不论是淘宝还是京东,或是电商新秀拼多多,只要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发生比较深的感情互动,我们就会留下比较深的足迹,而这些足迹就反过来会成为平台研究与商业化我们的工具。比如淘宝与京东,其消费者大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当我们在上面所发生过的购买行为成为一种商业化的产品时,我们的隐私将会面临巨大挑战,比如一些在校女性大学生网购性工具产品的数据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购买,韩国N号房的悲剧将有可能上演。

再比如我们在百度上,在头条上,在互联网的浏览器上所发生过的一些比较私密的阅读访问,都只是一种相对的隐私。可以说,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基于网络所发生的一切行为都只是表网的行为,在黑客或者网络黑市上,我们的数据都只不过是一种有价商品而已。当然,对于平台而已,我们是否每天都在经历“神奇“的事情,那就是我们访问过的足迹,平台总会根据这些足迹来推介相关的信息给我们,这就是平台根据我们的足迹信息在未经我们许可的情况下,”窥视“我们”心理“的一种行为。

而相比于其他的用户信息泄露情况而言,视频软件的安全问题更让人担忧,其核心原因就在于视频软件是直接接入用户最私密的生活空间,并且是一种360度无死角的监控方式。Zoom的系统问题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多年前智能家居摄像头所引发的监控危机,一些出于安全为目的的用户,在家里安装了可以链接WIFI的智能家居摄像头之后,其在视频范围内的一举一动全部被暴露在窃取者的眼皮下。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深入,以及5G网络的到来,我们大量的信息与数据都将从传统的硬件端储存,直接转换到向云端储存。不仅如此,随着智能穿戴的不断深化,不论是人或物都被将智能化、数字化,也就是万物互联之后,我们的一举一动或多或少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被数据化,而这些关于我们生活的信息被数据化之后被储存在不同的云平台上,一旦这些云平台的安全出现问题,或者是其平台自身出于商业化的目的,我们的隐私毫无疑问将会在大数据的海洋中处于裸游的状态。

相比较于我们的用户使用信息,以及麦克风的监听风险而言,视频摄像头所引发的风险对于用户而言,所造成的伤害更为直接。正在到来的5G生活时代,当一切都通过摄像头,基于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人类也正前所未有地在物联网时代回到了原始社会。历史总是在我们以为很伟大很厉害的时候跟我们开玩笑,就如同这次的病毒一样,当我们人类在探索生命科学的时候,病毒就跟我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让我们的生物医药技术在病毒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同样,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裸奔时代到了今天的着装艺术化时代,一切似乎更高尚了。但历史如同病毒一样,也借助科技跟我们人类开了个玩笑,我们将在数据化、智能化时代,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海洋里再一次回到裸奔的状态。

Zoom的用户信息出售带给了我们三个重要的思考话题,一就是关于科技时代的商业伦理问题,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到底以什么样的边界在进行商业化,用户的隐私边界到底在哪里?二就是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化数据化的今天,用户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海洋中,我们的隐私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有效的保护?三就是在大数据的商业化价值追求道路上,用户对于平台而言,到底只是属于一个冷漠的数字化产品?还是一个需要被保护与尊重的隐私个体?

从目前全球范围来看,我们的法律显然是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所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人文道德在这场金钱游戏中被遗弃了,或许我们需要让科技的巨轮慢下来,等等我们人文道德的脚步,让我们能够有时间为科技时代下人的伦理进行思辩。但遗憾的是在互联网的科技浪潮下,所谓的西方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的国家在互联网的金钱帝国面前也彻底的”没落“了,一次互联网时代关于大数据人权(隐私权)的集体沉默。

分享到:0
标签:
-->
延伸阅读Related Articles
推荐阅读
相关栏目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专题新闻
继续阅读

联合国继续呼吁叙利亚和埃及释放部分在押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