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权新闻»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北京大学校园无障碍设施调查项目纪实

时间:2019-12-16 来源: 作者:

 

写在前面

2019年的时光所剩无几,这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10年代,直面20年代的到来。这个十年,喧嚣的、撕裂的、破碎的声音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斥着我们的周围,然而同样也是在这个十年,那些负重前行的建设者已经悄然出发,下一个十年建设美好生活的中国梦已在默默地生根发芽。本期报道我们回顾了自2015年开始的北京大学校园无障碍设施调查项目,它对于北大无障碍设施的测量、记录和评估为今日校园和未来中国校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与依照。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项目,我们不仅请到项目负责人们还原了他们过去的工作场景,并切身实地参与到他们当下的调查工作中,去深入探究这个无障碍设施调查项目背后的故事,去感受北大师生的人文情怀如何落地为更好的人居环境。

 

 

邮政门前的无障碍通道

 

01

钩沉·给他们体面的生活

 

当人口研究所陈功老师第一次来到燕园社区看望退休老教授的时候,在昏暗的灯光里他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摇曳的电灯点缀着简陋逼仄的空间,将老人家的身影拉得漫长而孤独,住居的空气弥漫着一些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老人味”的气息,作为衰老的尴尬表征。额头上印着岁月刻痕的老人们颤颤巍巍地向他倾吐苦水,腿脚不便而难以上下楼的辛酸让生活近乎发霉,蜗居于此处的窘境不仅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生命的长度也在无形之中承受了些许挑战。

 

嗅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唤醒了学者陈功心中酸涩的感触,而联想这些佝偻老人们的昔日荣光就更令他感慨万千。北大的老教授们向来是注重尊严与体面的,那些仍然风华正茂的岁月里,他们都曾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里叱咤风云,而一代又一代的雏燕也从其翼庇护下飞向建设国家的天南海北。但如今年事已高又缺乏照料,在环境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向惨淡的生活弯下身躯。从那时候起,“给他们体面的生活”的想法,就成为萦绕在陈功老师心头的执念,不止于一时的心潮澎湃,他很快就组织学生将这份情怀落向实处。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功教授在北京大学无障碍人文基金项目恳谈会上

 

陈功老师最初的想法是将学生的研究方向与社工服务结合,从而引导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行动不便的老教授们的生活状况。2015年他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初步尝试,热情高涨的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报名参与了调研队伍,这项活动隔年后则进一步演变成了基于社工班的辅助器具与福祉科技课程的调研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给予了他们坚实的资金支持,学校领导也十分重视项目进展并多次给予帮助。同样在那一年,学校房地产管理部、基建工程部等多个部门参考了他们的报告并且采取了相应的行动,3年来,学校内的无障碍建筑肉眼可见地丰富了起来。

 

持续数年的工作使得人口研究所2019级硕士于海军参与这项调研活动时,之前他从未留意过的无障碍厕所已经成为了重点考察对象。在他的印象里,学校卫生间中的无障碍设施仅限于洗手台旁边的扶手架,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内各处教学楼内部已经出现了专供行动不便人员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谁也没想到寻常的课程会演变为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并最终成为校园建设的方案建议,这场漫长的“运动”带给参与这个项目的每个人莫大的震颤,更在现实世界中泛起涟漪。

 

无障碍厕所

 

02

落实·卷尺到底在测量什么

 

时至今日,陈老师和这些学生们仍然坚持着这份周期性的工作,践行着“给他们体面的生活”这份沉甸甸的承诺。2019年开始的新一轮无障碍设施调研活动不仅覆盖了燕园的所有建筑,更将目光拓宽到了校园之外的社

 

在调研的负责人之一——人口研究所2018级博士生刘尚君的认知里,无障碍设施不单单是为那些有刚性需求的特殊人群准备的,同样也将为所有人提供一种便捷服务。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体现着我们这个社会大部分人对于少部分人的关怀,也反映了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本身就要考虑所有人的需求与便利,这不是一种妥协式的让步,而是一种关乎人文情怀的体贴。

 

正在进行调查的小组成员

 

这样的理念与学校校园建设的思路不谋而合,学校对他们的项目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也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譬如向他们开放绝大多数的学校建筑以便测量评估,或以他们的报告为参考完成校园建设方案。同样的,燕园街道的老人们在被告知来意之后也会放下警惕积极接受访谈。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所有这些力量,这些力量证明着所有人的决心。归根结底,在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人口研究所2018级研究生索浩宇的眼中,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将那些纸上的铅字变成了物质的实体

 

调研过程中,索浩宇询问校园内的外国人关于国外高校无障碍设施情况

 

索浩宇提到,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了许多建筑设计瑕疵。例如体育馆里设置不当的楼梯,例如农园食堂门口前的奇怪景象——从马路上到坡上中间还存在着马路的边沿,如果让轮椅使用者独自出行的话,必须上一个台阶才能使用坡道。又或者是经常被无心人堵塞住的无障碍坡道,而人流量大的农园门口正是此类事件发生的“重灾区”。索浩宇由衷地希望他们字斟句酌的报告能够加速校园无障碍建设这个庞大的工程的进度,让“人文关怀”的口号从红底金字的横幅上走到真实的校园生活中来

 

燕南食堂门前被堵塞的无障碍坡道

 

调研小组同时获得了来自校园公益营建社的技术指导与支持,他们的口号正是打造一个“对所有人都安全和舒适的校园”。从2019年春季起,营建社就参与到《校园无障碍调研手册》的编订中,经历了十几轮的修改这本调研手册终于成形。营建社骨干有不少是来自于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同学,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和人口所的同学们一起开展了预调研,在调研前又给所有调研员进行了专业培训。2020年校园公益营建社和建筑与景观学院的同学们将会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参与式设计工作坊,提高大家对无障碍环境的关注,并从中选择典型区域进行重新设计,为大家营建更加安全和舒适的校园环境。在这些力量的推动下,那些拄着拐或坐着轮椅的同学将会享受到畅通无阻的自由,而那些被遗忘在时光角落里的老人,也总有一天会走出来见见阳光。

 

营建社骨干、建筑与景观学院19级研究生朱汐给调研员集中培训

 

当我们受邀到现场采访时,恰好看到一位女生蹲着身子正用卷尺丈量台阶栏杆的高度,厚重的羽绒服让她的行动看起来有些笨拙,细碎的刘海落下来遮住认真的神情,而她手中卷尺的刻度丈量的不仅仅是某个设施的尺寸,更像是一个学校人文情怀的厚度。

 

03

推广·让黑暗迎来新的曙光

 

他们的行动不是黑夜中的星火,而是黎明来临前的曙光。调研之后的报告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总结,更是实在的落地方案和即将推而广之的范本。

 

索浩宇等同学们此刻正在撰写的《全国无障碍校园标准》,将以北大为实验对象去确立全国校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这意味着由北大点亮的火炬将被传递到更多的学校,进而形成轰轰烈烈的燎原之势。他们由衷地希望着,那些展露在北大校园里的残疾同学脸上的笑容能在更多的地方被看到,那些存在于北大校园里的无障碍设施同样也能出现在其他学校同学的身边,那些“人文关怀”的大道理不再是泛泛之谈,而成为大家的共识、所有人的心愿以及具体的规范指标。同时,燕园街道友好社区的建设也在步入正轨,那些羞于启齿的难题终将不复存在,所有被时代遗弃的人们将重新获得尊严与体面生活的权利,人将会重新成为“人”

 

正在进行调研的小组成员

 

不知从何时开始,北京大学的学生常被误认为是一群缺乏行动能力、只会空谈理想的青年。那些过于宏伟的口号似乎仅仅是我们漂浮在天空中的云朵,难以捉摸而又转瞬即逝,然而在不起眼之处,有更多人其实已经抓住了真实的绳索回到地面,让那些被呐喊出的、被贴在墙上的、被写进文件里的口号落到了实处。这些参与无障碍设施调研的同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此刻,我们已经站在迈向20年代的门槛上,有太多的事情正在等待着勇敢的开始、踏实的实行与执着的推广。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北大人宛如中流砥柱,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正在让所有响亮的口号成为真实的幸福,让所有关于未来的期盼成为身边的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而来自北京大学的涓滴力量,也终将汇聚到那振兴中华的时代伟力之中

 

告别10年代,迎接20年代。让口号落地,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无障碍坡道

 

项目简介

课程名称:辅助器具与福祉科技课程

指导老师:陈功

负责人:索浩宇、刘梁、刘尚君、于海军

 

策划 | 文彦博 李诗涵 陈墨玉 索浩宇

文案 | 李诗涵 文彦博

采访 | 李诗涵

部分照片摄影 | 余顥凡

编辑 | 苏仁心 刘悦月

 

 

 

 

征集 | 包裹传情:没说出口的心意,我们替你传达

在场 · 特稿 | 一二九:因你们而温暖与骄傲

在场 | 辩论赛的前一夜

新评论|盛产表达者的时代,厚积方能薄发

瞬间|俯瞰白雪飘落的燕园

 

分享到:0
标签:
-->
延伸阅读Related Articles
推荐阅读
相关栏目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专题新闻
继续阅读

林松添大使就涉港涉疆问题召开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