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住房权的观念来实现印度穷人的平等”——联合国专家
新德里/日内瓦(2016年4月22日)——大量的露宿街头者和奢侈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反差,联合国适足住房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在今天结束对印度两周正式访问之际对此予以强烈关注。莉兰妮·法哈(Leilani Farha)要求制定一项国家住房法,立即有效应对适足住房权的落实问题。
“我极为关切数百万遭受过排斥、歧视、驱逐、不稳定的保有权、无家可归的人们的状况,他们一生都没有希望获得可负担的、适足的住房。”法哈表示。
“我得知并且也读到迫迁经常发生的消息,但这些行为极少通过正当程序,也很少遵守国际人权法。一些政府官员认为,如果占领者不拥有土地,迫迁就是合理的。根据国际人权法,这并不正确。”法哈补充称。
这名联合国专家表示,她注意到了应对无家可归者极端生活状况的迫切性,还有这些问题很少受到关注。
“我还严重关切的是,家庭暴力等普遍问题有时候并没有与在家中和平而安全的生活这项权利相联系。”她说,“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法院裁决之间似乎存在一些差距,后者强调了政府有义务保护弱势群体的尊严和生命权。”
法哈呼吁印度中央政府制定一项全国住房法,立足于宪法和国际人权法的精神,包含一项关于迫迁的备忘录,充分解决无家可归问题的紧迫义务,这符合该国关于贫民窟居住者就地康复的某些最进步的国家计划。
特别报告员指出,印度政府一直在尝试解决这些差距,并雄心勃勃地致力于解决国内各地贫民窟内的生活条件,到2022年前在城市地区发展2000万个住房单元,惠及超过1亿人。
“我有幸走访了孟买和班加罗尔正在建设的康复和再发展中心。对于有资格进入这些地方的人,他们的生活水准毫无疑问将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贫民窟生活了几十年后。获得水、卫生设施和电力得到了保障,对建筑维护的保障期为十年。最重要的是,人们获得了保有权,这是享有住房权的基石。”法哈表示。
不过她警告,城市地区的不平等日益严重,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移徙将使印度在今后30年内成为一个主要由城市社会构成的国家。
“目前急需双轨政策对策,一方面要解决住房短缺的积压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印度为今后的住房需求做好准备。”她表示。
在对该国两周的访问中,特别报告员走访了新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与各级的高层政府官员、居民、民间社会和学者开展了会谈。她将在2017年3月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呈报一份详细的调查结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