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权新闻»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时间:2013-09-1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admin??????

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时间:2013-09-16??????来源:新华网??????作者:admin??????点击:
对话 交流 理解 进步——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新华网9月14日讯(记者华春雨、史竞男) 9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上,各国人权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人权有关话题商榷争鸣、交换意见。在增进交流、加深理解的过程中,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共同享有人权和发展之梦

 

“我们共住一个地球村,共享一个人权和发展之梦。”12日的开幕致辞中,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说。

 

本届论坛主题为“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叶小文表示,保护与促进人权发展,其要义在于能够使相关机制实际运作起来,而这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内外人权发展环境。

 

围绕主题,论坛设置了“法治与人权”“社会建设与人权”“区域安全与人权”三个分议题,分别对应人权发展环境中的机制完善与硬件建设、理念普及与软件建设以及地区安全与人权保障的关联。

 

来自联合国以及3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相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和国内人权领域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论坛。

 

出席会议的专家表示,论坛的主题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相当的针对性,基本涵盖了构建可持续人权发展环境的各个方面。专家学者共向本届论坛提交各类论文60多篇,为人权保护与发展贡献智慧。

 

两天的发言与讨论让专家学者增进了共识。出席论坛的瑞士巴塞尔大学国际法教授安妮·彼得斯说:“我们在讨论中没有囿于东西方观点的不同,而是更多关注各自在人权方面的共同点和共同目标,这让我们可以互相学习。”

 

共同推进梦想实现的平台

 

自2008年以来,北京人权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每年相聚在北京人权论坛,并在这里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互相砥砺。

 

2008年,首届论坛主题:“发展、安全与人权”;

 

2009年,第二届论坛主题:“和谐发展与人权”;

 

2010年,第三届论坛主题:“人权与发展:概念、模式、途径再思考”;

 

2011年,第四届论坛主题:“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

 

2012年,第五届论坛主题:“科技、环境与人权”;

 

2013年,第六届论坛主题:“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

 

“每一届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一届都取得很多共识和成绩。”罗豪才说,论坛的每一次聚会都是向着人权和发展的梦想在前进。而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看来,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

 

共同为人权大厦添砖加瓦

 

本届论坛上,与会代表反映,论坛组织精心、内容丰富,形成了一批思想和理论成果,是又一次成果丰硕的研讨会。

 

论坛举办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还签署了在人权领域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人权领域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合作。

 

“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叶小文说。

 

在交流中凝聚智慧、获得启发、达成共识。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说:“在讨论中,各国专家都认为,通过对话、交流解决人权方面的冲突,增进人权问题的共识,是推动人权事业取得进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对话促进交流,交流加深理解,理解带来尊重,尊重有利于人权事业取得进步。”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李君如说,“北京人权论坛就是这样一个交流、理解、尊重、进步的平台。”

 

 

在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黄孟复


(二○一三年九月十二日)

 

尊敬的万鄂湘副委员长、尊敬的罗豪才会长,

 

尊敬的蔡名照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本届论坛以“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为主题,切合了当前时代进步潮流和人权发展要求,必将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新发展提供理论的借鉴和思想的启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人权状况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改善和发展,正是因为中国政府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将人类先进的人权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相融合,选择了适合中国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的人权发展道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发展经济保障人权。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观念,“民为邦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执政理念的基础。中国政府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成功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秉持执政为民理念,改善民生推进人权。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民众是国家的基础,“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土壤。中国政府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求各级官员牢记自己的使命与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近年来,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投入进一步加大,效果进一步显现。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与民生相关的各项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传承和谐发展理念,统筹兼顾落实人权。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要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相处。中国政府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营养,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目标,促进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全体公民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与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策,统筹兼顾人的各项权利,充分保障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权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民目前所享有的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项基本权利的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

 

女生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人类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壮、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的。当前,中国举国上下都在以极大热情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国梦”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恢宏理想,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热切追求,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望。“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中国梦”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一下我的看法。

 

“中国梦”蕴含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梦”,是人权事业发展必需的政治环境。“中国梦”的实践,最根本的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民主的本质是监督和制约权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民主的梦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利于保持国家活力的民主制度,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民主方式,是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主道路。只有坚持这样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我们才能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梦想。

 

“中国梦”承载依法治国的“法治梦”,是切实保障人权的法制环境。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宪法是立国之基、治国之本,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不可少的法理基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努力追求和充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要着力解决人权保障实现途径,不断完善在司法、行政等方面的人权保障措施,推动人权保障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实现人权普遍性原则与特殊性原则相统一,让人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应有的权利和自由,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效、有序、持续的法律保障。

 

“中国梦”托起全体人民的“幸福梦”,是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的经济环境。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活得有尊严是中国人权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改善民生是中国政府一以贯之的施政要务。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人民的“幸福梦”,我们要统筹平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我们要统筹平衡社会各种利益关系,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不断加强公民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为在全社会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的美好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梦”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梦”,是公民享有平等发展权的社会环境。保障公民发展权的充分实现,是中国人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亟需人才、呼唤人才的历史新时期,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和谐友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新体制,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扫清一切障碍,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

 

“中国梦”造福世界人民的“和平梦”,是保障人权的国际安全环境。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各国发展仍不均衡,局部冲突不断发生并加剧,战争阴云不散,不安宁因素威胁着世界和平。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造福于人类和平的“中国梦”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同时,“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国际和平安全环境作保障。中国政府将坚持主权与人权的统一,反对任何国家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主张遵循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尊重人权普遍性原则,恪守国际人权标准,通过国际合作保护人权,保证区域安全,促进世界和平。

 

女生们、先生们、朋友们: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的人权观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多元和包容是人们求同存异、增进共识的基础。我相信,通过大家接下来的坦诚交流和研讨,我们一定能收获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成果,为人类的进步事业积聚正能量,为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分享到:0
标签:
分享到:0
标签:
-->
延伸阅读Related Articles
推荐阅读
相关栏目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专题新闻
继续阅读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会见瑞典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前所长米兰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