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生产厂商的问题, 地铁运营公司及监管部门应联手为安全把关。
大家好,欢迎收看快评5分钟,我是黄蒂。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上行扶梯因为一个固定零件损坏引发故障事故,最终造成1死30伤,这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7月5日上午9点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扶梯突发故障,在上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快速逆向下行,导致1名乘客死亡,30名乘客受伤,其中3人伤势较重。据初步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扶梯驱动主机发生位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北京市质监局6日表示,将对北京市1.4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在此之前,此类电梯逆行致人死伤的事故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已有发生。但一个小小的螺栓,竟酿成1死30伤的惨剧,再次敲响地铁安全的警钟。据京港地铁公司解释,发生事故的电梯仍在质保期内,并在6月22日刚刚进行了例行检查和保养。仅仅13天之后,就发生了这起惨剧。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京华时报评论说:地铁4号线通车不到两年,从电缆脱落到噪音巨大,毛病不断。不断亡羊,牢仍有缺,不免让人怀疑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责任心。
新京报认为:北京地铁出行的拥挤状况众所周知,高使用率必然会带来高故障率。地铁运营设备的安全检查、配套服务设施的常态化检修,乘客很难知道更不必说监督。这就要求地铁运营部门要排查藏有安全隐患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把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要求每天运送数百万乘客的地铁“零事故”是苛刻的,但如何向“零事故”靠拢却是地铁公司应该努力的方向。那么谁该为此次事故负责?如何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下面是财新新世纪周刊环境科技部主任李虎军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