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权中心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权新闻» 专题新闻» 北大人权中心专题
北大人权中心专题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

时间:2009-05-26 来源: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 作者:??????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

时间:2009-05-26??????来源: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作者:??????点击:
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4月25日。中心的发展开创了中国人权研究,尤其是人权法律研究的一系列先河。

 

(原载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网站,2006年2月23日)

 

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4月25日,是一个由北大法学院和校外的国际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比较法学等多种学科的教师组成的学术团体。中心主要成员包括龚刃韧、白桂梅、李红云、陈瑞华、沈岿、夏勇、蔡定剑等著名学者和教授,现任主任是龚刃韧教授。中心的宗旨在于促进人权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中国公民的人权意识,从而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为此目的,中心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从事人权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举办有关人权问题的国际或国内学术论坛;向中国的立法、行政及司法机关提供有关国际人权法的遵行和实施等方面的法律咨询;组织编写和翻译人权问题的学术著作以及编辑出版人权相关的文献资料。

 

中心的发展开创了中国人权研究尤其是人权法律研究的一系列先河。

 

首先,中心本身是人权进入研究领域之后在中国大陆最早设立的专业人权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最早在大学及法学院内成立的人权研究机构。

 

其次,就教学方面来讲,中心早在1997年就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了国际人权法的专题讨论课程,2001年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国际人权法的通选课,选课人数超过了150人。目前,中心开设的人权课程已涉及人权与法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人权保护的国际机制、人权保护的区域制度、商业与人权、少数者保护、国际人道法等各个方面,共开设长期性的人权法律课程8门,是中国人权专业教育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范围最广的教育机构。其中的商业与人权一课,更是亚洲法学院范围内首次开设类似课程。单纯从课程数量来看,中心开设的人权课程数量已经与世界一流大学拉近了很多距离(例如哈佛法学院全院每年开设人权类课程16门)。从教学质量来看,目前8门课程中的四门由在人权研究和教育方面卓有声誉的外籍教授(Dennis Driscoll,爱尔兰国立大学法学院前院长、人权中心主任,爱尔兰外交部法律顾问;Katarina Tomaseviski,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前联合国人权高专办教育权利特别报告员)主讲,另外四门均由中心核心成员(龚刃韧、白桂梅、李红云、陈瑞华、沈岿等)担当,他们代表了中国人权研究和学术造诣的最高水平。

 

再次,中心开展的很多研究项目,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例如,中心首先将司法制度的公正问题与人权保护联系起来,完成了一系列促进司法制度改革以保护人权的项目,其中包括《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法治视野下的人权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未决羁押制度考察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等。尤其是,2004年三月,中心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联合召开了“以权利为基础促进发展”国际研讨会,就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中的诸多权利均衡和保护问题做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此次会议在联合国各驻华机构、各使领馆、国家机关以及非政府组织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正是在这种反响的要求和推动之下,中心将此次会议中的发言和论文结集出版,以使这一讨论的影响得以推广和延续(《以权利为基础促进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此外,中心已经率先在国内酝酿设立公司社会责任与人权问题的研究方向和小组,研究公司和企业在经营中尊重劳工权利和社会共同利益的诸多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现实促进意义。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中心在国内的人权教育方面一直走在最前沿。中心不仅是中国大陆大学最早开设人权课程的机构,而且也是第一个将人权教育推向专业化、长期化、正规化和高层次化的机构。这具体体现在中心与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人权专业人才培训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正式开始,自筹资金,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亚洲第三个常设的人权专业教育项目。该项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促进和保护中国的人权提供骨干专业人员,在研究生层次上促成人权学术项目机构化并为未来中国其他大学和教研机构的类似项目提供模板。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顺利进行了两年,在学生中反响良好,同时也在国内外人权研究和教育界中为北京大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我国外交部在起草向联合国人权机构提交的报告的过程中,专门询问了这个项目的详情并要求中心提交了相关报告。瑞典王国的司法大臣、外交大臣以及王储殿下都曾先后在访问北京大学时专门与项目师生进行了座谈。

 

同时,中心在人权教育的推广和普遍化上也一直处于在国内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心实现这一宗旨的方式不仅包括出版人权知识的普及书籍(例如《国际人权文件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而且更加注意通过网络媒介实现人权知识的普及。中心网站(http://www.hrol.org)设立于2000年,是目前国内人权领域点击率和信息容量均属最高的网站,在简体“人权研究”、“人权机构”、“人权案例”、“人权普及”等关键词的Google搜索上,中心网站都长期居于搜索结果第一条目。目前,中心正致力于将该网站建设成国内人权以及人权法律研究资料最多最广的免费资源站,以使更多的人可以直接利用人权学术资料和人权信息资源。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不具有一个凝聚了诸多著名人权学者的人权研究机构,它们或者单独设立,或者设立于法学院之中,但都在人权和人权法律的研究方面具有世界影响,这可以说已经是当代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意。例如哈佛大学法学院人权中心耶鲁大学法学院人权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人权研究所牛津大学国际人权法项目诺丁汉大学人权法中心等等,它们都一方面从事人权和法治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世界范围开展多元的教育和培训活动。这不仅是因为人权所涉及的跨学科、理论性强的问题只有这些大学才能担当,更是因为一个具有影响的人权研究机构对于大学本身具有巨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北京大学与上述大学一样,具有精深的人权和人权法律研究所需的交叉学科、学术底蕴以及历史影响等诸多有利因素,同时也已经具备了我中心这样一个初具规模的人权研究机构。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学校应当着力建设一个独立的、既具有世界视角又关注本土问题的人权研究机构,为我国的人权研究和教学服务,为我国的人权促进、人权对话和法治改革服务,同时也为北京大学的长远发展和学术声誉服务。

分享到:0
标签:
-->
延伸阅读Related Articles
推荐阅读
相关栏目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专题新闻
继续阅读

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人权硕士项目(2008)招生